粘合剂发展历史,粘合剂发展历史简述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粘合剂发展历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粘合剂发展历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胶水是什么时间才有的?

最初的胶水是以天然原料组成的,基本上是水溶性的, 合成树脂胶水的开展是从Baekeland 1909年创造工业酚醛树脂开端的。

粘合剂发展历史,粘合剂发展历史简述

  1912年出现了用酚醛胶枯荆粘接的胶合板,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,并且提高了胶合板的耐久性和粘接强度。 50时代开端呈现了环氧树脂胶水,与其它胶水相比,具有强度高、种类多、适应性强的特性,成为首选的结构胶水。

  自1932年呈现了橡胶胶水后,组成橡胶类胶水逐步进入市场,并且与环氧树脂或其它树脂相配合,大大扩展了使用规模。

最早古代的胶是用动物皮、动物角熬制而成。同时人类发现某些植物具有天然粘性例如橡胶、树胶。因此有些植物也被用来熬制胶。 另外粘土也具有胶的作用,这应该就是最早的胶。

早些年我们都用过的浆糊也是最原始的胶水,浆糊的制作很简单,将面粉和米浆混合加热后即可熬制成浆糊。

浆糊也一种很有历史的粘合剂。随着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,人类逐渐研发了化学合成类的胶,这就是现在的胶水、胶棒。

锔瓷技术起源于什么时候?

锔的方法是:先将金属条两头敲尖,弯曲成钉脚,做成锔钉,再用来钩合物件,使其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。锔合工艺在古代广泛运用于器物制作、建筑、造船等多种行业。锔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何时,已难考证,但至少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。

淄博锔瓷老照片

锔瓷出现得比较晚,应该是工匠受到古老锔合工艺的启发而发明。所谓锔瓷,就是用金属钉(即锔钉)将破裂的瓷器进行加固和修复,以便继续使用。其方法是:先用金刚钻在瓷面裂缝两侧等距离相对应处各钻一个浅眼,然后将预先做好的近似订书针那样的锔钉的两脚分别敲进两个眼中,把碎裂部分钩住拉紧;视破损情况决定锔几个钉,锔好后再在锔钉空隙处抹上用糯米汁与石灰粉(或用鸡蛋清与白瓷粉)调制成的白泥,等干透后即可使用。锔好的瓷器无论装冷水还是热汤,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

国内文献最早提及锔瓷技术的要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(1518~1593年)于明万历六年(1578年)编写完成的《本草纲目》。该书在介绍“金刚石”时说:“其砂可以钻玉补瓷,故谓之钻。”李时珍说的补瓷应即锔瓷无疑。俗话说: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。金刚钻头是锔瓷工具上不可缺少的

海外最早接触到中国锔瓷实物的应是日本人。根据日本江户时代(1603~1867年)著名儒学家伊藤东涯在1727年(相当于清雍正五年)所著的《蚂蝗绊茶瓯记》中记载:日本室町时代(1336~1573年)的足利义政收藏有一件南宋龙泉瓷碗,不小心摔碎了,就请人拿着这个碗到中国来,想找一只相似的,却没有买到,于是只能请中国锔瓷匠用铁钉将那只破碗锔好后带回日本。

中国的万里长城用何种胶凝材料建成的?

万里长城壮丽雄伟,万里长城为何能千年不倒?专家们展开了对长城粘合剂成分的研究。令人惊讶的是,专家在长城城墙的粘合物中,竟然发现了糯米的成分。专家认为,糯米砂浆是长城这么多年来都不没有倒的原因,那么,糯米砂浆到底是什么?

中国先民的智慧,后世不得不佩服!古代的建筑工人将糯米汤和标准的砂浆混合,因此发明了超强度的糯米砂浆。它一般用来建造陵墓、宝塔、城墙等大型建筑物中。迄今为止,有些古建筑武仍然非常坚固,甚至用现代的推土机都难以推倒。这些古建筑有上千年的历史,历经风霜,期间还发生了大地震,它们依然屹立不倒。

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支链淀粉的“秘密原料”,似乎是糯米砂浆拥有传奇性强度的主要原因。支链淀粉,是稻米和其他含有淀粉食物的一种多糖物或者复杂的碳水化合物。专家表示,古代砌筑砂浆是一种特殊的有机与无机合成材料,无机成分是碳酸钙,有机成分就是支链淀粉,后者来自糯米汤。另外,糯米砂浆中的支链淀粉还起到了抑制剂的作用。它一方面控制硫酸钙晶体的增长,一方面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,所以这种砂浆粘合强度才如此大。

糯米砂浆的出现,距今大约有1500年左右了。古人把糯米、熟石灰、石灰石三者混合在一起,制成了浆糊,然后填补在砖石的缝隙中。于是,像太和镇古城、开平碉楼、闽西南部土围楼等很多古建筑物才能保存至今。

糯米砂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有机和无机原料制成的复合砂浆。那时候古人就能发现并制作出它,其智慧令人惊叹!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粘合剂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粘合剂发展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